牡丹江某食品加工厂的李总最近很苦恼,花了2.4万元找的SEO公司,说好能把"东北土特产批发"关键词做到百度首页,结果三个月过去连前50名都没进。当我们拆解这家公司的服务方案时,发现他们居然还在用2016年的关键词堆砌技术——这就是选错服务商的典型代价。
维度一:穿透性验证公司资质
为什么有些公司报价低至5000元?因为他们可能只是个人工作室。教你三招验明正身:
- 要求查看带二维码的营业执照(重点看注册年限,3年以上更可靠)
- 视频连线查看办公场景(注意观察工作电脑是否安装站长工具等专业软件)
- 测试客服响应速度(正规公司有专职客服,5分钟内必回复)
去年有14家牡丹江企业栽在无资质服务商手上,其中8家连公司注册地都是虚假的。有个简单技巧:用百度地图街景功能核实办公地址,这个步骤能过滤掉60%的皮包公司。
维度二:案例报告的深度拆解
某机械制造厂老板的聪明做法值得借鉴:他要求服务商提供带后台数据的案例,包括:
- 优化前的关键词排名截图(必须含具体日期)
- 每月流量增长曲线图
- 真实客户联系方式的案例验证
当对方以"商业机密"推脱时,他当场淘汰了3家候选公司。记住:敢展示过程数据的公司才有真本事。有个餐饮客户通过这个方法,发现某公司所谓的"成功案例"其实是竞价排名效果,避免了一年6万元的损失。
维度三:合同条款的魔鬼细节
遇到承诺"保证首页排名"的公司要警惕——百度官方明令禁止这类承诺。教你识别合同陷阱:
- 付款方式:正规公司多采用3:4:3分段支付(签约30%、中期40%、验收30%)
- 效果指标:应明确到具体关键词排名区间(如"牡丹江物流公司"进入前10名)
- 退出机制:必须写明未达标时的补偿方案
某旅游公司吃过亏的教训:合同里写着"提升自然流量",结果服务商通过刷量软件造假。现在他们要求必须注明"剔除异常流量后的真实数据",这个细节让服务商作弊成本提升5倍。
自问自答关键问题
问:为什么有些公司报价低但效果差?
答:他们可能使用黑帽SEO技术(如隐藏文字、群发外链),这些方法见效快但会导致网站被降权。去年牡丹江有7家企业网站因此被百度除名。
问:如何判断服务商是否了解本地市场?
答:让对方现场分析"镜泊湖旅游攻略"的优化难点,能说出"季节性流量波动"和"周边商户竞争"等细节的才是行家。
最近三个月监测到的新趋势:百度对牡丹江本地企业的审核愈发严格,网站备案主体与营业范围不符的,自然流量平均下降23%。某汽配经销商因此将官网的"汽车改装"描述改为"汽车配件销售"后,核心词排名上升了11位。这提示我们:服务商是否具备法律风控意识,已成为选择的新标准。